收藏本站|设为首页|English|

新闻中心

传媒摘要

发布日期:2017-06-16 10:16:57

【中国冶金报】沙钢:向世界知名钢铁企业迈进

“通过提升质量、效益、效率,从而进一步做精做强钢铁主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日前,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沙钢正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努力打造具有强大品牌影响力、一流指标竞争力、高创新活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世界知名钢铁企业。”

1975年靠自筹资金起家的沙钢,怀揣“钢铁报国”的坚定理想,从一个小轧钢车间变身为世界500强企业。但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擦亮中国民营钢铁企业的品牌,是沙钢当前积极探索和实践的一个新命题。

将钢铁主业做精做强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钢铁工业持续低迷运行,沙钢却表现优异,连年盈利并连续8年入围世界500强。“我们已经做到这样了,退出钢铁业是不可能了,那么,能不能把它做得更好一点?”沈文荣说。基于这样的思考,沙钢提出了“做精做强钢铁主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并突出“质量、效益、效率”这一中心,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做精做强钢铁主业,一是要提升产品质量,二是要加快结构调整。”沈文荣表示。

近年来,沙钢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以提高产品实物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为核心,加强质量提升管理技术应用,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实现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目前,沙钢是国际市场上X70及以上管线钢的主要供应商,沙钢X80管线钢板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60%;沙钢与世界著名胎圈钢丝、钢帘线制造商贝卡尔特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并成为其全球最大的供应商。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得益于沙钢优异的产品质量。

近年来,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沙钢加快了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去年8月份,沙钢启动了国内第一条超薄带生产线项目,这一生产线可以生产厚度在0.7毫米-1.90毫米之间的超薄规格热轧卷板产品;与贝卡尔特合作开发的纤维钢产品GX006、GX006-Ti以及GX018,目前国内只有2家-3家钢企能够生产;世界最高强度牌号为630E的抗震钢筋在沙钢诞生,目前世界范围内只有沙钢能生产。

立足钢铁主业,沙钢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强。1月-4月份,沙钢共完成炼铁1017万吨、炼钢1188万吨、轧材114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42.74亿元、利润39.59亿元。

将科研优势发挥到极致

“中国生产了占世界总产量近50%的钢铁,但为什么仍与国际先进钢企有很大差距?主要是因为我国高端技术研发水平还有待提高。”沈文荣表示。

为进一步提高研发水平,沙钢投入6亿元作为研究院专项建设资金,从美国等地引进世界最先进的试验检测装备,为先进钢铁材料和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沙钢钢铁研究院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先进钢铁材料及其成套生产技术,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要想占领世界钢铁的制高点,就必须引进世界水平的领军人才。沙钢从海内外引进100多名高端专业人才,并聘请国际著名工学博士任沙钢研究院院长,成立由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教授或教授级高工组成的技术、管理委员会。目前,沙钢研究院拥有150余名员工,包括博士26人、硕士70余人、外籍人士3人、留学归国人员7人。其中,2人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引进计划、5人被列入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人被列入江苏省博士集聚计划、2人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等。

科研能力和科技人才,最终积聚于科技成果。近5年来,沙钢研究院合计开发240多个新产品,开展科技项目400余个,被列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的有10余个,其中国家科技计划项目3个;一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及发明奖20余个,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

找准“智能钢铁”落脚点

工信部发布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年-2020年)》指明了钢铁工业未来发展方向:加快推进钢铁制造信息化、数字化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钢铁行业作为传统产业,如何走向智能化?

沈文荣指出,目前,沙钢在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方面已经起步,但离真正的全面信息化还有距离。为此,沙钢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探索。

早在多年前,沙钢就开始实施开展两化融合建设,投入数亿元,建设了30余个信息化管理及生产系统。其中,沙钢炼钢精益生产管理系统,通过自动采集生产自动化数据,可统计每炉生产实绩、物料消耗等信息,并生成炉次报表,同时对影响质量的重点工艺指标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了产品质量稳定;沙钢的棒线连轧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可以根据客户的合同订单进行统一的质量设计,自动产生包括工艺路径、工序质量控制参数、检化验取样要求等作业的指令集合,并对生产出的方坯和成品进行实时动态自动判定……

“钢铁工业4.0就是让钢铁行业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现在落脚点主要在信息化、智能化这两方面。”沈文荣表示。他指出,沙钢当前要做的,就是补自动化、信息化“短板”,并在补“短板”的过程中实现智能化,不但要解决公司内部信息的接收、共享问题,还要打通公司外部供应、销售、进入市场等各个环节,进一步提升效率,提高人均产钢量。

2016年,沙钢ERP(企业资源计划)集成系统正式上线,该项目可对已建、在建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整合集成,极大地提升了沙钢信息化水平。

自国内首套炉前快速在线自动测温取样机器人在沙钢电炉炼钢厂成功投入使用后,截至目前,沙钢已有30余台机器人成功应用于自动喷号、精炼炉钢水自动测温取样、板坯连铸机的结晶器自动加保护渣等多个岗位,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升了作业效率。

“未来3年-5年,沙钢力争70%-80%的产品成为国内一流、并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质产品,引进1000个-1500个机器人代替人工作业,全面打造智能化工厂,擦亮沙钢的品牌‘名片’。”沈文荣说。